改善环境,化工如何绿色前行
2015.10.02
今年以来,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先后出台,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工行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化工行业在环保上压力巨大,却也有着新的机遇。业内专家对今后环境政策的走向,化工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行业如何抓住绿色机遇,助力下游行业绿色发展梳理了诸多思路。
法规——约束与激励并重
众所周知,今年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强化环境司法、强化责任追究。与此同时,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方面强化对政府、对责任主体的追究,另一方面也强化对企事业的责任追究。比如一个企业铺设了地下排污的暗管,尽管没有排污的行为,但是铺设暗管本身就构成违法。那么,今后政策的走向会是如何?化工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今后政策的走向,强调的是约束和激励并重,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工业污染的防治水平。”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过去谈得比较多的是单个的总量控制,未来的总量控制可能会跟资源、能源、土地、机动车这些总量保持联动。‘十三五’期间会坚持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环境质量双约束、双控制。与此同时,‘水十条’中特别强调正向的引导,大力鼓励环保企业的发展。政策的走向一定是约束会严、激励会活,这两者共同推动新的治理机制,得到更加良好的治理结果。”
面对众多绿色法规的密集发布,化工行业又该如何面对呢?吴舜泽表示:“化工行业需要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循环发展上推动结构转型。国际经验证明,发达国家解决环境问题70%靠的也是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这包括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对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地区调整发展规划。同时,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要严控石油、化工、制药、纤维制造等一些风险行业的布局,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如果空间布局不合理,对未来的污染形势将是一种根本性影响。在空间上严格管控,从源头上进行防污,这是工业布局的基本要求。”
吴舜泽同时指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问题,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对石油化工行业影响比较大。“对企业来说,一定要关注绿色产品的布局,这些绿色产品的生产将会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若能调整产品结构,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一定会在未来赢得先机。”
在“石化行业助力打造碧水蓝天”分论坛期间,有12家企业把自己的先进环保技术呈现在海报上,供参会代表浏览。
愿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国石油与化学工业的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石油和化工生产的特殊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环境问题,抵制石化项目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说明社会公众对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要求更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表示:“值得欣慰的是‘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万元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7.98%,重点行业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基本的遏制,一大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行业整体清洁生产的水平。中石化等一批企业走在了行业绿色发展的前列,成为打造碧水蓝天的排头兵。这些企业的实践进一步说明,我们一定能够打造美好化工,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聪明的企业一定会把绿色发展当成企业的发展战略,当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成企业自觉的行动。如果想立志成为一家受尊敬的伟大企业,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绿色发展是我们石油石化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把绿色发展培育成我们石油石化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环保要求也更为严苛,企业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将更加积极。发达的地区自然不用说,对环保要求非常苛刻,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环境保护的程度和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一个有志于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把绿色发展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把绿色发展的能力培养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吕大鹏还介绍说,中石化把绿色低碳作为公司的六大战略之一,奠定了全体员工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领跑成员,中石化主动作出了十项承诺,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作出了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带来的效益一分不要的承诺。为了实现这样的承诺,中石化坚持生产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努力降低能耗、物耗和排放,努力减少环境污染。
在谈到可持续发展时,科莱恩有限公司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顾培楠认为:“目前中国的环保形势和欧洲25年前的情况是很类似的,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推动着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迹象。我们应该从3个角度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考虑人、地球、绩效,也就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创造附加值,这是实现增长目标的关键。通过运营节能项目让我们各个项目的管理变得更为高效,并且这些项目让我们取得更高的绩效,这是我们应对地球环境问题所作出的努力。这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环保目标,而是一个系统的思维,这种思维将推动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
在“石化行业助力打造碧水蓝天”分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成为红人。
责任——助力下游绿色前行
化工行业是整个工业系统的源头和开端,这种特殊的行业地位注定了化工行业的重要责任。要实现碧水蓝天,光靠化工行业自身的绿色清洁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为下游行业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也是未来化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众多的下游行业中,与化工联系最紧密、同时与雾霾有着莫大关系的行业便是汽车行业。可以说,化工行业提供的油品质量和材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行业的绿色水平。因此,为汽车行业供应轻量化的材料和高品质的油品是化工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鑫达塑料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迪拜公司总经理宫克难博士介绍:“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油的消耗,降低排气污染。据统计,汽车的燃料占整个石油消耗的35%,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整个人类制造二氧化碳的20%。所以说,想改善人类自然的环境,如何进一步使汽车更节能环保、降低排放是真正非常基础的方法之一。汽车的质量每降低10%,其燃油效率能够提高6%~8%,汽车的质量每降低100千克,油耗可降低5~6升。换句话说,汽车不断减轻,从而使其燃油消耗降低,最重要的是它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会大大地减少。”
当前,不少化工企业已经在汽车轻量化方面有所作为。巴斯夫特性材料事业部大中华区新市场开发及亚太区电脑辅助工程团队协调高级经理郑宗杰表示:“将来轻量化材料对环保非常重要,也是发展的趋势。新的复合材料大部分是用纤维加上塑料合成的,整个行业都对这种材料非常感兴趣,但却是个个有兴趣、人人没把握,因为这种新材料在应用和设计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巴斯夫开发了一连串的仿真设计技术、零部件测试和加工工艺,帮助计算一个零部件的机械强度,最大地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理事兼汽车新材料开发室长平原彰男表示:“三井化学为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研发生产了超过50种产品,这其中包括在汽车行业广为应用的聚烯烃和pu、聚氨酯以及油漆涂料产品、fmc玻璃碳纤维和长玻纤等新材料,以及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同时,三井化学还利用一些新工艺来生产轻量化零部件。例如,我们开发了一种金属树脂一体成型技术,在金属表面通过预处理生成纳米级微孔,在微孔上注塑树脂获得这种无需粘结剂的复合材料,这种技术制备的材料有着超高结合强度,可以为汽车提供超高结合强度的轻量化零部件。”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创新塑料事业部汽车市场总经理scott fallon表示:“汽车行业需要一系列的绿色材料来解决今后的挑战。热塑性塑料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和功能,将成为绿色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也积极开发这一类的复合材料。例如,sabic利用聚酰胺和改性聚苯醚聚合物制造的汽车地面摇臂防护部件,与全金属2024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相比,可以减重45%,且能满足严格的侧面碰撞要求。另外sabic开发的聚碳酸酯(pc)车窗,由于热传导性只有玻璃的1/5,可以极大地增强隔热性能。通过相关的分析和验证,轻量化的pc车窗所节省的能源可让一款电动概念车延长15千米以上的行驶距离,既提升能源效率,节约了燃料,又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而在油品升级方面,多年以来,汽车行业一直抱怨油品升级慢拖累了汽车排放标准的升级,但是这种声音在今年的石化大会上完全消失了,因为经过石化行业在油品升级上多年的努力,目前油品质量等级已经赶上并要超越汽车的排放标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石油石化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在油品质量升级方面加快步伐,甚至提出了要超越汽车工业排放的标准,这让我们汽车行业感到颇有压力。我们希望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可以和石化行业的发展逐步协调和配合,把下一步的国ⅴ、国ⅵ升级过程做好。”
如果说汽车轻量化和油品升级只是对传统车辆的改进,那么化工行业在新能源上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氢能源汽车上的突破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陈雪松介绍说:“毫无疑问氢能源汽车跟传统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零排放。我们计算过,氢能源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基本上是传统车的十分之一,如果氢的制造来自于再生能源,那就成了真正的零排放。而与纯电动车相比,氢能源汽车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加便捷。纯电动汽车目前来说充电速度还是非常慢的,快充的话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要是进行深度充电,充电时间甚至需要好几个小时,而加氢站一般3分钟就可以为一辆车加满氢气。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能源多元化、安全性角度以及治理空气的角度出发,氢能源汽车都是未来最好的选择。”
液化空气安法科(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迪浩表示:“中国缺乏加氢站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没有加氢站来加氢的话,就不会有氢能源汽车,这是一个先有鸡后有蛋的过程。在建设加氢站方面,液空有很大的投入,而且这也是我们愿意从事的事业。我们深信,20年、30年之后,我们的子孙驾驶的车辆绝对不是今天这样的化石燃料汽车,他们将有更多的选择,而氢能源汽车应该成为首选。”
中外汽车厂商、零部件厂商、材料供应商共聚“绿动未来——化工助力汽车绿色发展论坛”,嘉宾们从政策纲要到市场趋势、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共同展望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本文共分 1 页